參考資料: Jordan Aumann著,宋蘭友譯,天主教靈修學史,香港公教真理學會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輔仁神學著作編譯會,神學辭典,1996年6月
隱修會 行乞修會 使徒性修會 教會史上特殊修會 天主教的修會為答覆時代的需要,雖因著歷史的演進常有不 同的面貌出現,但也有不變的精神綿延永存。 在教會初期,已有過苦修生活的人士,同時也有男女,宣誓 過獨身的生活,將自己以特殊方式奉獻給基督與教會,但是 殉道仍算是為基督的最高作証。 迫害結束後,教會太平,苦修和獨身的生活,處於一種 困境; 在一個能容忍基督徒的世界裡,鬆弛是不可避免 的,而一些基督徒自然會逐漸俗化。只要基督徒仍被視 為國家的敵人,他們相對地比較容易避免和異教社會接 觸,而能規限在較小的基督徒圈子內,體現他們的宗 教。而且,如果他們被捕,他們可以期望殉道的桂冠。 但基督徒一旦獲得自由,而基督的宗教,也成了官方的 宗教以後,「再也沒有異教的世界可以搏鬥,殉道也跟 著成為不必要,現在是獨修士對抗世界和把俗世從他的 存在之內拔除」的時候了。
天主教的修會最早是以隱修會的方式出現。 有關基督徒隱修的根源,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有多 種不同的觀點。有人曾經在不同的時期,提出以下幾種 非基督徒式的隱修生活,是基督徒隱修的根源:埃及色 立比(Serapis) 的遁世者;佛教的苦行僧的生活;大約在 公元前150年在紅海附近過著類似隱士生活的厄色尼人; 住在亞歷山大里亞附近的,稱為Therapeutae的猶太苦行 主義者 ; 新柏拉圖主義的真知者;密斯拉教 (religion of Mithra)的苦修人士等。研究這個問題的權威人士維開利 (Vicaire) 總結說 : 值得注意的是: 儘管歐瑟伯和格西安把他們大 部分的理論,定在一個錯誤的論點上...隱修 的確是從一開始就出於-不是絕對的,但的 確是-效法宗徒和初期基督徒的動機。有質料顯示,從二世紀開始,已有過著節制生活的 苦修人士,而且,似乎守貞的生活也是教會所讚許和受 到教友尊敬的。羅馬克萊孟和安提約基雅依納爵,都提 及過獨身生活的男女,他們都認為獨身生活的主要目的 是效法基督在這方面的操守。三世紀有不少的書籍描述 守貞的女子和其他獨身者,在教會生活之內的身分和職 務 ; 其中尤以戴都良和聖西彼連(Sl.Cyprian) 的論文最值 得留意。此外,在四世紀,稱讚守貞的作者也不少,其 中著名的有 : 亞達納、聖巴西略(St.Basil) 、納西安聖國 瑞(St. Cregory Nazianzen) 、 尼沙聖國瑞 (St. Cregory of Nyssa) 、 基索東聖若望 (St.John Chrysoslom) 、 聖盎博 (St.八mbrose) 、聖奧思定和挌西安 (Ca*an) 等。 在初期,苦修、守貞和其他的獨身人士各自住在自 己家裡,和家人一齊參與當地教會的生活。有時他們也 組織起來,類似善會或第三會。漸漸地,生活規則寫成 了,也由一些聖人如聖盎博、聖耶羅和亞爾的凱撒里等 加以傳播。同時,為了取得教會當局的贊同,願意接受 祝聖,藉獨身的方式,把自己奉獻給天主的男女,可以 在主教面前,宣發這樣的誓願。因此,公元306年在西班 牙維拉大公會議 (Council of Elvira) 宣佈,處罰不忠於守 貞誓言和她們對天主所作的聖願的女子。同時,314年, 安西拉大公會議 (Council of Ancyra) 也宣佈,凡是已被 祝聖的貞女結婚,是犯了重婚罪,因為她們是基督的淨 配。在364年,在華倫斯統治期間,民法規定,凡是娶一 位已受祝聖的貞女為妻的男子,應被判處死刑。 根據教會的規定,貞女必須穿黑色長袍,披黑色面 紗。這些衣物在她們受祝聖時,必須由主教祝聖披在她 們身上。她們可以住在自己的家裡,但如沒有真正的必 要,她們不能離家外出。她們必須在傳統的時間,即早 晨九時、中午十二時、下午三時,獨自或和一小組人, 誦唸指定的經文。此外,她們必須在夜間起來唱聖詠。 在耶路撒冷,守獨身的男女,通常都在指定的時間,和 神職人員一同祈禱。在四世紀,在羅馬的馬塞拉和厄莎 拉,都接待貞女和寡婦到她們家中祈禱和閱讀靈修書 籍。 守齎的規則是嚴格的,除了因為健康的理由,她們 幾乎終年都守齎。每日只准許吃一笑,而且是在下午三 時以後。食物包括麵包和蔬菜,進食前後都須唸適當的 經文。至於慈善工作,教會鼓勵她們體驗窮人的生活, 探訪病人,並按她們的實際生活狀況而從事慈善的工 作。 東西方都曾有過一個時期實行守貞人士過共同生 活。神職界或守獨身的男人住在貞女家裡,以便保証她 們或為她們提供靈修方面的服務。這種情況無可避免會 導致濫用和遭受主教及傳道人誹議。例如基索東聖若 望、聖耶羅和偽克萊孟(三世紀中葉出版的Ad Virgines的 作者)等人尖銳的批評。最後,教會訂立法令,保衛已受 祝聖的貞女的德行,保証她們能忠於她們對天主的委 身。這些法令對於發展受祝聖的貞女真正的隱修團體, 和教會承認修道生活是一種特出的生活力式,有很大的 頁獻。 隱修士和獨修士並不是做了些什麼了不起的 大事,他們只是努力完整地維持初期基督徒的生活。基 索東聖若望(407年卒)肯定隱修院的必要性,因為世界不 是屬於基督徒的,等它歸依基督信仰後,脫離世界而退 隱的需要才會消失。
三世紀末,主張苦修的基督徒,力求更成全的生活,結 果,在他們的努力下,隱修的運動,開始發展起來。雖 然隱修在後來逐漸成為教會內的一種特殊的生活模式, 但在最初,任何基督徒,只要他想為基督的教導,作正 確的見証,他就可以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了。隱修運動的 開始是無聲無息的。歷史學者不能確實地指出,它起於 何時,不過,似乎教會受迫害結束以及苦修大 行其道,遂形成了隱修運動的序幕。 根據范耐龍(F.Fenelon) , 「教會的勝利與和平,更容易形成它的孤 獨。單純和反對柔弱的基督徒,似乎覺得和平比暴君的 殘酷更可怕,因為和平更能軟化人的感受。」 東方的隱修可分為兩大類 : 獨自修道的獨修生活, 和隱修士的團體隱修生活。獨修生活的模式就是埃及的 安當。他二十歲開始退隱過獨修的生活,在356年去世, 死於105歲的高齡。在公元357年由聖亞達納撰寫的「聖 安當的生平」,是有關獨修生活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照聖安當的看法,獨修士帶著他們的缺點和邪 惡的傾向獨自隱修,又因為魘鬼似乎總是向獨修士作最 兇殘的攻擊,所以,獨修的生活,本質上就是一場劇烈 的戰鬥。一個人可以逃離俗世,但在沙漠裡,他卻直接 面對他自己的罪,和到處尋找獵物的魔鬼。 聖安當的另一個重要的教導是獨修士應該追求內在 和外在的獨處,以便把自己完全交給天主。這樣一來, 他就不能讓任何受造物佔據他的心,因為只有實踐完全 割捨的人才能經驗愛的全部力量。一個獨修士,作為基 督的門徒,他應該確實地愛近人,以免自己淪為驕傲和 自戀的犧牲晶 ; 他為靈魂的救恩而犧牲自己,為他人祈 禱,並藉著給人的靈修輔導而在信仰中支持他人。的 確,照聖安當的理想,在必要時,獨修士應該肯為了教 會或靈魂的益處而離開他的沙漠。 聖安當苦修的生活力式吸引了一些門徒,他們經常 向他請教。漸漸地,獨修的生活擴展到其他地方。這些獨修 士所做的刻苦,嚴峻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有些現代人看 來近乎自我虐待狂。保拉狄著的(沙漠教父的歷史)記述 了不少這些古代獨修士令人驚嘆的奇事,他也說,其中 有一些事,可能讀者不相信是真的 ; 例如亞歷山大里亞 的馬加利,整個四旬期就日以繼夜地站著度過,而且只 靠吃包心菜維生。 埃及的獨修士對於敘利亞的獨修士似乎影響很大。 但有些獨修士變得極端怪癖,拒絕遵守任何紀律,情願 在原始荒蕪的地方過著遊牧的生活 ; 拒絕從事任何勞力 工作,因為他們獻身於不間斷地祈禱的生活。在另一方 面,在巴勒斯坦的苦修人士比較穩定,他們和一些聖地 聯繫,以獲得保護和繼續崇拜上主。到了四世紀,有不 少朝聖者加入他們的行列,在他們的外賓之中有出名的 聖耶羅、聖保拉和格西安若望。 在這同時,隱修士的生活在埃及也興盛起來。這是 另一種形式的隱修-團體隱修-是由聖白窮美 (Pachomius)所倡導的,他生於底比斯附近的厄士拿。在 318年服完兵役後,追隨巴拉曼隱修士,在他指導下過了 幾年,白窮美到尼羅河東岸、底比斯以北的地方結廬索 居。當其他的苦修士逐漸前來加入他的陣營後,團體隱 修的生活便逐漸形成。他認為這種生活力式,比簡樸的 獨修生活更優越: 團體隱修生活比獨自隱修的生活更成全,因為 每日與弟兄們的接觸,促使人不得不修德。再 者,弟兄們可從他人的德行和勞工得到啟示。 那些不成全的,督促我們苦修 ; 那些成全的, 指示我們應遵循的道路。在隱修士的人數達到一百入時,白窮美便在離底比斯不 遠處,組織第二間隱修院,於是在短短的數年間,這樣 的隱修院一共有九間。每座隱修院就好像一個小鎮,包 含幾間建築物,每間約住四十個隱修士,而整座大修院 則有圍牆圍著。在他的妹妹的請求下,聖白窮美也為隱 修女創辦了一間女隱修院,就在男隱修院附近,但中間 被一條湍急的溪水分開,除了為隱修女舉行禮儀的司鐸 外,任何隱修士都不准過河。 聖白窮美撰寫的會規一共有一百九十二條,充份顯 示出立法者的謹慎而有節制。每一間隱修院都由一位院 長管理,隱修士要對他絕對服從。另外指定幾個較低級 的隱修士主管不同的部門,專司醫務、週值事務、會計 等。進餐和祈禱是全體一同做的。每一位隱修士把所有 的收入貢獻給團體,作為公有的資產。隱修士只能選擇遵 照團體的規則生活,或離開隱修院。 在白窮美看來,服從(服從紀律和長上)是團禮隱修生活 的基礎。
在四世紀中葉之前,只有很少的文獻証明西方已開始有 隱修傳統,可是在東方,隱修傳統在這個時期已大行其 道了。不過,因為羅馬和埃及、巴勒斯坦和亞歷山大里 亞的幾個隱修中心,經常有聯繫,羅馬的基督徒對於隱 修運動有所聞是很可能的事。可以肯定的是,聖亞達納 在他第一次被放逐期間,在336-338年間,曾到過特里爾 (Trier) ,公元340年他在羅馬。他的著作 : 「安當的生 平」對於宣揚隱修生活,居功甚偉,一寫成就被譯成拉 丁文,廣泛地在西方基督徒之間流行起來。 另一方面,西方的隱修傳統,也可能在沒有受到東 方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那些苦修者、貞女和寡婦, 已開始遵守一些真正隱修生活所遵守的規則了。歐瑟伯 甚至說,早在三世紀中,已有人過著獨自苦修的生活 了。不過,最初幾世紀,西方教會的隱修生活,缺乏一 種很特別的元素,那就是脫離世界。初期的苦修者選擇 團體生活多於脫離社會的獨居生活。結果,雖然不是非 常肯定,但可以說,西方的隱修傳統,是由東方輸入的 生活方式 ; 在四、五世紀間,東方的隱修傳統,是西方 隱修團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聖耶羅在他的著作(380年)中解釋隱修士 (monk) 受 人輕視,可能是因為某些苦修的男女,行為極端神恩化 和缺乏紀律。同時,他也稱讚羅馬的幾位貴婦的隱修生 活,他自己就是她們的神師,儘管他自己對於苦修運動 示,隱修的生活,是不斷的歡怡的泉源。放棄人性的意 志而以神的旨意為自己的意志,這其中涉及不少痛苦, 在團體內的生活,更常有不少的考驗和十字架。有些隱 修士甚至會問他自己,像伯納那樣,為什麼還要到隱修 院來?或是,他的隱修生活的價值何在?對於這些困 惑,艾里的答覆是,指出效法基督和他那些忍受迫害和 死亡的宗徒的重要性。 每個人,基於愛德,院長,基於他的輔導,都 有責任防止任何人,游離這條道路,或延遲這 個旅程。對於隱修生活這種平穩的信心,並不 是聖艾里的特色,但他以特有使人著迷的作 風,富有幽默感的態度,愉悅的情緒,度這種 生活,卻是無人可及的。他的老師聖本篤是教 會的聖師,聖艾里雖然只是隱修生活的大師 ; 然而,他的教導有一種普世的價值,因為隱修 傳統,是教會的一部分,而他自己也強調團結 的精神。不過,他首要關注的,仍是隱修士。 我們的這位神學家,總是最愉悅的院長父親。在十二世紀,本篤靈修仍能保持它基本的、 所有隱修生活所共有的精神,只是在實踐上有一些無關 重要的改變,主要以聖經為基礎,並輔以選誦和禮儀誦 經。本篤隱修士的生活,基本上是一種祈禱和補贖的生 活,在渴望與天主共融的驅使下,遠離世俗而生活。正 如李格所說,這是一種先知性的生活,因為它主要是在 祈禱和補贖中等待主的來臨; 是一種宗徒生活,因為是 愛的團禮生活,效法基督最後的門徒和第一代基督徒 ; 是一種殉道的生活,因為與世隔絕,而且不斷與妨礙愛 德的阻力鬥爭 ; 是一種天使式的生活,因為透過祈禱、 苦修和守貞而捨棄一切 ; 是一種傳播福音的生活,因為 從遵循福音的方式中效法基督。 然而,在十二世紀的本篤靈修中,也明顯地出現了 一些新傾向,這當然拜熙篤會的興起所賜。首先是堅持 體力勞動在隱修生活的重要性。這一點,我們前面已說 過,與其說是創新,倒不如說是要求重返聖本篤的原始 精神。第二,同樣強調隱修生活中默觀的目標。結果, 熙篤會士明確地規定,他們的選誦、祈禱和苦修,應以 默觀、與天主共融為終向。這是熙篤會,尤其是那些知 名的會士,如聖伯納和聖提里的威廉等人,對於靈修最 大的頁獻,也是他們使基督徒成全的神學,研究奧祕境 界的心理學的發展,更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至於庶務修士或皈依者投入隱修生活中的起源,應 該追溯到四世紀。當時教宗薛里西曾寫信給塔拉干那主 教說: 「我們期望行為端肅、生活聖善、實踐信德的隱 修士,獲得准許,負起神職責任。」1311年,教宗克 萊孟五世說 : 「為了崇拜的禮儀不斷增加,我們曉示各 隱修士,在他們的院長得到通知,在解除一切法規上的 約束後,他們就應該準備隨時接受一切神聖的職務。」 最後,教宗克萊孟入世頒令 : 「凡加入正規修會(order of regulars) 者....‥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水準,或有把 握獲得這種程度的知識,以便晉升小品,並在適當的時 候,按照脫利騰大公會議法令,晉升大品。」 以上的言論,反映隱修生活出現逐步的轉化,這不 只導致階修士領受鐸職,同時也促成隱修組織,成為教 會內的一種新的類別 : 神職界的修道士,但這也導致一 侗新的階修士階段 : 庶務修士的產生。促進這種發展的 原因有好幾個 : 到了九世紀末,本篤修士已發展為幾乎 專志於選讀和禮儀的崇拜,甚至到了妨礙體力勞動的地 步,隱修士們在知識方面的優越和靈修方面的聖善,使 他們在承擔司鐸職一事上,游刃有餘。另一方面,到了 十一世紀,隱修院人手非常缺乏,他們必須管理各種外 務,負責田間的工作和料理禁院的內務。不少隱修院試 圖利用教友做隱修院的勞工和僕役,但這往往又引出許 多困難。最後解決之道是發展一種,與一般誦經隱修士 完全不同的,一個特別階級的隱修士。 根據本篤隱修院所頒佈的那些文件以及十二至十六 世紀期間,多位教宗所發表的講話內容,我們可以說, 這些庶務修士或庶務,是真正的修道人士,他們是隱修 團體的一分子,他們投身於隱修院的體力勞工和外務, 以便誦經的隱修士可以專心致力於他們自己的特殊責 任。在庶務修士的生活方式逐漸明朗和定型之後,他們 在宗教方面所遵守的規則,也逐漸劃一,他們只宣守簡 單的誓諾,穿著不同的道袍,唸他們自己的大日課經, 協助隱修院的大慶典或大型活動,例如隱修院的感恩 祭、晚禱、規過集會和一些莊嚴的聚會。他們也作一年 一度的避靜,每週和他們自己的導師或神師會談,接受 靈修輔導,在隱修院的大團體內,形成一個屬於他們自 己的小團體。在較後的年代,當教會批准新修會成立 時,通常也附有接受庶務修士入會的條款,接納他們為 該宗教團體的一部分。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婚姻生活的聖召,在初期的基 督徒中,不只是正常的聖召,同時,基督徒的婚姻和家 庭生活,也是基督教導有力的見証。聖保祿不只輔導丈 夫、妻子和他們的子女(參閱格前7 : 1-40 ; 格後6 : 14-18 ; 弗5 : 21-33 ; 6 : 1-4 ; 哥3 : 18-24) , 他更引用 丈夫和妻子的結合,象徵基督與教會的結合(參閱弗5 : 25-30)。其實,貞女的祝聖禮儀是根據婚姻禮儀而來 的。貞女領受面紗是取自羅馬人的結婚風俗,象徵她與 基督的婚姻。同時,在中世紀,受祝聖的貞女還領受一 只戒指和一頂冠,這都是婚姻的象徵。守獨身的生活和 脫離俗世,並不意味著輕視婚姻,也沒有摩尼派(Man- ichaean) 人士的思想,判定一切受造物都有罪。
在整個教會史中,有不少男女,投身於獨自或團體 隱修生活,不過,婦女在隱修生活的發展所佔的地位, 一直以來都不受重視。其實,從一開始,在東方已有 女性在沙漠獨自隱修。曾有傳說,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以隱修度餘生。我們肯定知道的,是聖白窮美為女子建 立了一座隱修院,聖巴西略也為她們寫過一份規則 ; 聖 耶羅和盧分樂的婦女同工,都是熱切提倡隱修生活的 人。在西方,我們只須提聖史葛拉思嘉 (St.Scholastica) 以及蒙地加西諾附近的女隱修院,在愛爾蘭隱修制度下 獻身的婦女,以及像聖鮑尼法在德國所領導的女傳教協 助員等人,即可見一斑。 西方的法律和風俗,嚴格地限制婦女在隱修生活方 面的機會,甚至在婦女之間,也由於社會階級,教育或 經濟階層的不同而有區分。這樣一來,有些隱修院,為 了實際的目的,只接受貴族婦女,可能是因為某些皇族 或貴族對隱修院有所貢獻,或因為出身較貧窮的婦女, 無力負擔捐獻的數目。有些例子是,上層社會的年輕女 子,加入隱修院作「唱經」修女,同時把她自己的一個 婢女也帶進去作「庶務」修女,以便服侍她。隨著時間 的過去,有些隱修院演變成只收貴族女子,其他的隱修 院收中等和較低等家庭出身的女子,甚至還有些收皈依 天主教的婦女。 男修道人士的專稱是 (monachus)隱修士,這個拉丁 字的陰類字是monacha卻從來不曾普遍地用來稱呼女修 道人士。在歷史上,聖奧思定、聖國瑞一世、多爾的聖 國瑞等人,用過這個字,它的意大利文是 : nonaG ,不 遇比較通用的拉丁字是 monialis , 源自 sanctimonalis , 意指奉獻給天主的人。至於nun一字似乎源於埃及文, 在英文中,這是最普遍的、用以指女修道人士的名稱。 不過,嚴格地說,這個字是指隆重地宣過誓,長居禁院 的修道女子(中文稱修女),而 sister (soror) 一字是指過 積極生活的修道女子(中文稱庶務修女)。有趣的是,意 大利文nonna是指祖母。 早在十二世紀,達亞比蕭(Robert d'Arbrissel) 曾按 照聖本篤的規則,組織女隱修院。他也建立了由司鐸及 普通教友或庶務修士組成的宗教團體。他們住在鄰近的 房舍裡,以便就近照顧修女們的精神和物質需要。這種 安排是相當冒險的,曾受到某些方面嚴厲的批評,但教 廷親自保護方德霍 (Fontevrault) 的隱修院。這時,在英 國、聖基柏 (St.Gilbert)也按照熙篤會所遵守的聖本篤規 則,建立一個類似的團體。李格甚至說,這是此期的隱 修傳統的婦女運動。 十二世紀訓練女修道士的標準規則是 : Speculum virginum ,由一位不知名的作者編寫,可能是源於女子 隱修生活蓬勃發展的萊茵河西部地區。論文列舉古代聖 婦的模範,其中包括家庭主婦、寡婦和貞女,而以貞女 為最成全的典範。不過,在這些例子中,家庭主婦或寡 婦的個人聖德,會比一般修女的為高。論文強調隱修的 聖召,必須出於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事實上,在實 行時並不常常遵守這個原則。 這個時期有兩位特別出色的修女,她們是聖希德格 和 辛 奴: 的 依 麗 莎 (St. Hildegarde and St. Elizabeth of Schonau) 。兩人都是德國人,都遵守本篤傳統,而且都 是在歷史上得到很高評價的默觀者。希德格生於1098 年,十八歲那年加入本篤女修會,1136年晉升院長。她 體弱多病,聲稱自三歲以來,不時見到異像; 四十歲那 年,有種內在的聲音命令她把異像記錄下來。1141年, 她向聖伯納請示,聖人明智地勸她勤於修德,不必太注 意那些異像和啟示。希德格於1179年去世,她所得到的 啟示,得到三位教宗, 以及提威斯會議 (Council of Treves) 的核准 。 她的作品,是靈修啟示、她那時代的科學知識以及 先知直覺的奇妙混合。儘管有不少人向她請教,而她自己也多次 走遍德國全境施教,她保持一貫的謙虛。她主張適度的 苦修,因此,在她的領導下,她的隱修院不斷擴充。她 清楚、明確地記錄自己的奧祕經驗,並深信凡是克服自 己的邪念而讓聖神在內心點燃火花的人,都能默觀和得 到奧祕的經驗。她認為導入默觀祈禱最好的準備,就是 閱讀靈修的書籍,默想所閱讀的內容 ; 不過,最好的還 是唸大日課。 辛奴的聖依麗莎,約生於1129年,也是常見到異像 的聖人,不過,她和希德格不一樣,她每次都是在神魂 超拔中見到異像的,同時還附帶著異常的現象和劇烈的 痛苦。她的神師命令她把這些經驗都記錄下來,她另外 還有些書信、禱文和一部書 : The Way of God (天主的 方式)留給後世。她的著作受到廣泛的歡迎,因為她對於 生命的各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教導。 美國Matrix網站蒐集了西元500~1500年女性宗教團體資料。 隨著歷史的進展,除了隱修會持續增長,天主教的修會 在十三世紀又有新的發展,那就是行乞修會(募緣修會,Mendicant Order)的出現。 方濟會與道明會這兩個行乞修會強調神貧,也重視獻身傳道的職務。 這種新的修會型式與舊的隱修傳統仍保有延續性,但他們主要是答覆 教會的牧靈需要:就是重返福音傳統的基督徒生活的需要、革新的宗教生活 特別是神貧方面的需要、袪除當時流行的異端需要、提高教區神職人員 程度需要、宣講福音和為教友施聖事的需要。 這兩個行乞修會在當時教會內掀起一陣革新的風潮,影響廣大也相當受教宗 的重視。 此外加爾默羅會與奧斯定會也同屬行乞修會,對中世紀學術文化有很大貢獻。
面對十六世紀教會的分裂、教會的革新、使徒性修會的興起,迅速而有效的回應 時代的需要,這些修會以護衛信仰、傳揚福音、培育聖職人員、教育青年、照顧病患 等為目標,積極走入社會。 這些使徒性修會自吳甦樂修女會、耶穌會、靈醫會起,依著不同的特恩,隨著時間與需要 紛紛成立。 此外,也有另一種新的使徒團體出現,他們共同生活,終生奉獻於傳揚基督信仰, 但不發一般修會的貞潔、貧窮與服從三願。如巴黎外方傳教會、馬利諾會等。
回到主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