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開天主教會主教團二千禧年牧函全文

摘自香港公教報

(天亞社.香港訊)政府認可的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去年聖誕節發表二千禧年牧函,強調教會要與中國社會主義相適應。

該牧函是主教團歷來發表的第二封牧函,當中闡釋千禧年的意義和信息,回顧中國教會歷史和前瞻教會在廿一世紀的使命。首封牧函於一九九五年發表,內容是關於婦女的尊嚴與責任。千禧牧函全文如下:

 

致全國神長教友千禧年牧函

親愛的主內兄弟姊妹:

願基督的平安、喜樂與你們同在!

在這普世教會隆重慶祝救主耶穌基督降生兩千禧年及人類即將邁向第三個千年的偉大時刻,我們謹向大家致以親切的問候,同時也把基督的祝福帶給你們。並願藉此機會與全體神長和教友一起分享禧年的深遠意義,總結中國教會的成長歷程,反省中國教會的歷史經驗;展望中國教會二十一世紀的福傳使命。激發大家繼續不斷地積極參與中國教會福傳事業,並真誠地向周圍的人傳報福音。心靈的解放是自己向基督的愛的開放,因為他是道路和真理,復活和生命,也是生命之言。

 

一、千禧年的意義和信息

(一)千禧年的意義

禧年的慶祝源自舊約時代天主子民的歷史。新約時代,聖教會承襲和發展了這一古老的傳統,許多世紀以來聖教會都舉行禧年和聖年慶祝,有時為了特殊的理由,也通令舉行特別的聖年活動。

2000年是人類歷史中最大的一次禧年慶典。為隆重慶祝這一偉大奧跡,聖教會從十九世紀末葉就已開始準備。1994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通諭,更將本世紀的最後三年即1997年、1998年、1999年定為基督年、聖神年、聖父年以作最後的準備期。

 

(二)千禧年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禧年是一個讚頌與感恩的祈禱。她邀請我們全體天主子民特別讚頌和感謝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大恩和他所完成的救贖大業」(《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第32號)。正是因為他的救恩才給了我們全人類重獲永生的希望,也使這個世界更有了價值和意義。值此紀念救恩兩千禧年的時刻,我們唯有雙手奉上讚頌與感恩:感謝天主聖三創造、救贖、聖化的奇妙工程和偉大愛情;感謝天主聖神引導中國教會始終愛慕侍奉他並在燦爛、文明的中華大地上為他作證的大恩;更感謝天主以他奇妙的智慧給予中國教會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的眷顧。

禧年要求我們悔改與和好。「教會應該充分地意識到她的子女也是罪人,應謹記在歷史中背棄基督精神和福傳的那個時代。那時,(我們)不但沒有給世界提供信仰價值的生活見證,反而在思想和行為上放縱自己,這實在是反見證和惡表」(《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第33號)。因此,禧年邀請我們反省自己和整個教會對天主、對全人類、對同胞的過失和錯誤,並藉悔改補贖來更新教會和我們自己。我們也真誠地請求我們的國家、民族和同胞寬恕教會及我們個人在歷史中的過錯,接納並支持中國四百多萬神長、教友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承認過去的軟弱是誠實和勇敢的行為,這有助於我們信德的堅強,能幫助我們迎接新世紀新的挑戰」(《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32號)。反省過去,需要我們開放胸懷、放棄成見與自私,以謙卑誠懇的心情與我們的兄弟姊妹和好。積極推進同其他教派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加強教會內的團結、共融與合一,維護各民族和宗教的安定與團結。

禧年是上主的恩慈之年,也是赦免罪惡寬恕罪罰的一年。禧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行善立功的各種機會,幫助我們體認信仰、補贖罪過獲得罪赦。在這一年裡,懇望各位兄弟姊妹特別加強對信仰真理的學習與研究,尤其是對我們的信仰源泉--聖經的熱愛和研讀,這是天主啟示的寶庫,是天父給予我們的家書。希望大家不斷從中吸取恩寵的力量,妥領聖事、淨化心靈、善度悔改更新的生活,並積極參與本教區為慶祝聖年安排的各項善功,以聖化禧年生活。

禧年是和解爭端、停止犯罪重建社會正義的一年。讓我們在禧年中更加體認人性的尊嚴和平等的生存權、發展權的重要性。反對戰爭、暴力、罪惡;反對種族歧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團結一切愛好和平的人,用愛和正義重建人類社會的新秩序。

聖教會一直勸導和推動資源共享、共同富裕的理想,因為窮人有權獲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富人必須尊重和幫助窮人得到這一權利。人類應以手足之情彼此關懷,這也是創造萬物的天主所希望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世界一些經濟集團計劃減免貧困國家的債務,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一計劃能付諸實施;也希望我們所有的兄弟姊妹身體力行扶弱濟貧,幫助一切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主耶穌教導我們說:「凡為我最小的弟兄所做的,就是為我所做的」(瑪25:40)。

禧年特別推動和鼓勵地方教會的各項事業,重振教會為基督信仰作證的活力。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教會雖恢復、發展並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就,但與福傳工作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工作還嚴重滯後,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極不適應。適逢禧年之慶,我們要大力推進教會的各項事業,加強教會的自身建設,適應社會國情的發展,以嶄新的風貌邁向新的千年。

 

二、歷史的回顧

中國教會歷經千年,幾度興衰。回顧不平凡歷程,反思中國教會的歷史經驗,在人類進入新世紀之時,為教會的未來不無裨益。

基督福音早在第七世紀即已傳入中國。十三世紀由孟高維諾主教在我國建立天主教會。因當時主要是在上層人物中傳教,又因時間短,未能培育本國神職人員,所以隨著元朝的滅亡而中斷。1582年利瑪竇神父來到中國傳教,他不僅帶來了基督福音,也帶來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學,但由於當時羅馬教廷和許多外國傳教士,不理解和不尊重中國的國情民俗,發生了禮儀之爭,歷經二百多年,使中國教會蒙受巨大損失。鴉片戰爭後,各國列強打開了中國門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而許多外國傳教士藉著不平等條約來到中國。他們一方面傳播基督福音,有的為之獻身,有的則自覺或不自覺地為其本國政治利益和侵略政策服務,並利用各種特權控制中國教會,使中國教會長期處於半殖民地的狀態。直到1949年前,在中國的137個教區中,祇有29個教區的主教是中國主教,20個總主教中祇有3位是中國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方教會出於對自身政治利益的考慮,作出了與新生的人民政權相對抗的錯誤選擇,站在了新中國人民的對立面。教會當局強令中國教友不准參加共產黨領導下的任何組織,不准參軍、不准參加婦聯、青聯、學聯、工會和少年兒童隊。所以,當時的天主教被中國人民視為帝國主義的「侵略工具」、「洋教」,中國教會面臨著在新中國能否繼續生存和怎樣生存的十字路口。感謝天主聖神的指引,中國廣大的神長教友,經過近八年的深思、祈禱,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天主教第一屆代表會議,進行了認真反省。大家一致認識到中國教會不是生存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而是要生存在東方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新中國。愛國是天主的誠命,「要為主的緣故,服從人立的一切制度」(伯前2:12),愛國也是公民的職責。「不傳福音是有禍的」(格前9:16),中國教會必須本著聖保祿宗徒u為一切人成為一切人」(格前9:22)的教訓,要和中國人民打成一片,熱愛新中國,建設新中國,作光作鹽,為主作證。為此,會議一致決定成立天主教自己的愛國組織--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它是由中國主教、神父、教友共同組成的愛國群眾團體,其宗旨是協助政府貫徹宗教政策,堅持愛國愛教原則,辦好教會,帶領神長教友積極參加國家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教會正是由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從而逐步改變了人們認為天主教是「洋教」、「不愛國」的看法,挽救了中國教會,使中國教會得以生存和發展。

改革開放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貫徹和落實,中國的主教、神父和廣大教友經過艱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使教會得以恢復、重建和發展。目前全國有110個教區,主教團有70位主教,神父1,300多位,其中1986年以來祝聖的有1,200多位;修女3,000多位,近500萬教友,開放大小聖堂近5,600座,開辦了大小修院36所,在院修生1,900多人,有50多所修女院,初學生1,000多位。10年來,每年平均有6萬多人領洗,接受基督的福音。近幾年來,我們選派了近百名神父、修生、修女到歐美和亞洲的九個國家攻讀神學,有的已取得神學學位,回國工作。中國教會還邀請了20多位海外天主教的神學家到我各大修院進行短期授課。5年來,我們應邀派出19個團組,共220人次,先後訪問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各國天主教會進行友好訪問和牧靈交流。中國教會有自己的出版機構,定期發行多種刊物,全國已印刷《聖經》和教會書籍300多萬冊。各教區都開辦了要理班、慕道班、唱經班、兒童要理班、成年教友進修班、培訓班等。許多教區興辦了社會公益事業,如文化補習班、醫療衛生培訓班,業餘外語學校、幼兒園、診所、康復中心及老人之家、安老院等,有的教區還幫助當地建造希望小學,組織教友積極參與社會各種獻愛心活動,經常為殘疾人、貧困地區、災區和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許多堂區積極開展義診、義演、義務修理等活動,為群眾獻愛心,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幾年來,先後有3,900多神父、教友在社會服務和工作崗位上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有些教友聚居村和教友家庭被評為「文明村」、「五好家庭」,他們以自己的善言善行為主作證。目前,全國有近100位神長教友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在維護教會合法權益的同時,積極參政議政,獻計獻策,為改革開放貢獻力量。

中國教會出現如此欣欣向榮的景象,是天主的旨意臨在於中國,是在聖神的光照下,廣大神長教友接受歷史的經驗教訓,根據中國國情,建立了自己的愛國組織,發揚民主辦教的精神,維護了教會利益,克服重重困難,在政治、經濟和教會事務方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愛國愛教的方針,堅持忠於「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聖而公教會」,本著傳福音的精神,奉行福傳事業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則而結出的碩果。

 

三、新世紀的福傳使命

回顧歷史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展望未來我們更覺使命神聖,任重而道遠。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個千年,中國教會將迎來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向十二億同胞傳播福音,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因此,我們必須正視歷史、修正錯誤、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必須牢固樹立尊重中國文化、尊重國情教情,建立本地化教會的信心;必須堅定信仰、維護信德寶庫、加強教會紀律、促進教會的共融合一;必須結合中國文化,研究教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神學理論;必須完善教會形象,改進福傳方法,樹立愛國愛教、服務社會、積極向上、樂於奉獻的意識和精神;必須加強和完善各級兩會和教區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人才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完善民主辦教的機制,促進和引導廣大教友參與教會的福傳工作,同心同德,開創中國教會的新局面,努力實現在中華大地上為主作證,廣揚聖教的理想和願望。

(一)、認真總結歷史經驗。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教會不斷探索、歷盡艱辛而取得的成功的辦教經驗,就是將教會融於整個中國文化之中,同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為一切人而成為一切」的保祿精神。對幾十年來艱辛取得,來之不易的傳教成果要倍加珍惜,對用血和淚驗證了的,並為廣大神長教友所擁護和贊成的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的辦教之路要堅定不移。歷史證明這是我們天主教在中國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唯一保證。

(二)、努力傳揚福音。教會的根本任務和使命就是福傳,「所以,教會以保祿宗徒之言自戒『如果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便繼續不斷派遣福音的使者使新生的教會健全地設立起來,並負起傳福音的責任」。因此,「每一位基督徒按照自己的處境都有責任傳播信仰(《教會憲章》17節)」。

這一神聖使命是天主藉著洗禮恩寵而賦予我們的。而且成為每一位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以言以行實踐信仰,活出信仰,向我們的同胞和社會奉獻信仰的價值。這是中國教會在新世紀中的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

(三)、加強適應意識,自覺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整個天主教會的發展史就是在聖神的引導下,教會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相互適應,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歷史。正是如此,天主教才能不斷延續,保持生機和活力。中國教會在21世紀中的福傳成敗也將必然地取決於能否適應國家的日益發展與強大,民族和文化的多元與融合;取決於能否時時處處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人民的利益、維護民族的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這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偉大時代的呼喚,是教會自身利益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向所有的人開放自己,讓同胞和社會瞭解我們。將我們自己和教會置身於國家和民族之中,置身於人類大家庭中,細心聆聽、找準位置、發揮優勢、做出貢獻;我們必須向中國文化開放自己,吸取她豐富的寶藏,用民族的語言、文化、哲學、道德、禮儀等方面的精華,闡釋教義,豐富信仰生活,建立本地化特色;我們必須向兄弟宗教和不同信仰者開放自己,轉變惟我獨尊、唯我獨真的狹隘觀念,尊重在其內的真理和優良傳統,學習他們的經驗,促進對話,共同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

(四)、發揚民主辦教精神,增強教友對教會事務的參與意識。梵二的教會學指出:「天主子民祇有一個:『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大家共有在基督內重生的地位,共有天主兒女的聖寵。所以在基督內,在教會中,絲毫沒有種族,國籍、社會地位或性別的不平等。雖然在教會內每人所遵循的道路不同,可是大家都有成聖的使命,都因天主的正義共享同樣的信德。雖然由於基督的意願,某些人被立為他人的導師分施奧跡、人的管理者,可是論地位,論全體信友共有的建設基督奧體的工作,在眾人中仍存著真正的平等」(《教會憲章》第四章32節)。教會是天主的子民,無論是神職人員還是平信徒都負有建樹基督奧體--教會的神聖責任。辦好教會不僅僅是神職人員的責任,也是所有教友的責任。「為使天主的救世計劃儘量接觸到各時代、各地區的每一個人,全體教友都有參與福傳工作的崇高使命。為此,要給教友們敞開所有的途徑,使他們按照自己的力量與時代的需要,主動地投身參與教會的救世事業(《教會憲章》四,33)。」所以,我們應順應時代的要求,轉變觀念,尊重和引導教友參與教會事務的權利,同心協力促進福傳事業。

 

根據上述精神,我們號召全國神長教友,在禧年中特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各地「兩會」和教區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促進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在新形勢下,愛國組織祇能加強不能削弱。要進一步推動「兩會」和教區領導班子、工作班子的年輕化,加強民主辦教、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意識和力度,要逐步形成教會在重大事宜上集體領導、民主管理、相互協商、共同決策的良好機制,同心協力,分工合作,推進教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人才培養特別是神職隊伍的建設。奉召度奉獻生活的神職人員和修女們應時刻銘記我們是天主賜給教會的禮物,應以基督的精神聖化自我、善化教友、美化淨化社會,勇於犧牲、樂於奉獻、無怨無悔,做眾人成聖的楷模。青年神父和青年修女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信仰素質、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工作素質和身心素質,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迎接時代的挑戰。

各地「兩會」和教區要特別重視人才的培養,關心神學院,修女院、備修院的工作,進一步完善修院管理體制,提高教學質量,重視靈修培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嚴把入學關、晉鐸關、發願關。加強全國神哲學院全面建設,積極培養教師人才。同時,把青年神父、修女和「兩會」工作人員的靈修、神學和愛國主義再教育作為重要任務,切實提高整體素質,以適應教務發展的需要。要關心、幫助年輕神職人員的成長,使他們「不要讓人小看你年輕,但要在言語行為上,在愛德、信德和潔德上,做信徒的模範」]弟前4:12

(三)、加強神學研究和神學思想建設。研究和探討適應中國國情的牧靈福傳理論和方法,促進基督信仰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為福傳工作和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目標提供理論指導。各地要繼續做好宣傳和出版工作,加大牧靈工作的宣傳力度,深入教友實際生活,為信友提供信仰的精神食糧。同時,要有計劃地組織教友,開展讀經活動,使大家能以福音精神指導生活。進一步發掘整理有助於聖化人靈、淨化人心的書刊,向教會和社會推介,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教會猶如一身,「我們眾人在基督內都是一個肢體,彼此之間也都是肢體」(羅12:5)。「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12:26)。中國教會將本著這一福音的精神,繼續和各國教會一起,維護信德寶庫,忠於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聖而公教會;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原則,開展同世界各國教會的友好交往,繼續按照「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原則,開展同港、澳、台天主教會的友好往來,共同推進基督的救世工程。

 

四、結束語

親愛的主內兄弟姊妹:以上諸多善舉深知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也同樣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關心和投入,致力於中國的福傳事業是我們的共同使命,是2000禧年天主聖神給予我們中國全體神長教友的使命,是中國12億各族同胞給予我們的使命。

中國教會置身於普世教會的大家庭中,時時刻刻分享著主的救恩的喜訊,讓我們用自己的善言善行,服務於祖國,光榮、讚美天上的慈父。欣逢二千年之喜,讓我們中國教會進入天主的更深的奧秘之中,讓中國教會這個成長中的地方教會,在天主聖神的引導下,不斷發展壯大,擔負起基督賦予我們的新世紀的福傳使命。

也讓我們祈求中華聖母,轉求天主,眷顧中華大地,降福中國教會的千禧年計劃與行動,引領我們邁向充滿希望、喜樂和收穫的千年--永恆的五旬節!

 

敬祝

聖誕快樂 禧年納福!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一九九九年聖誕節

 

 

 

 

 

[IMAGE] 回到主網頁